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法医网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法医网 首页 会议信息 教育培训 查看内容

《法医月刊》-中国现代法医学期刊的先行者

2014-3-4 11:22| 发布者: fmed| 查看: 3543| 评论: 0|原作者: 许峰|来自: 中国社会科学报

摘要:   现代法医学是伴随着现代司法制度的兴起而发轫的学科。1932年,受当时司法行政部委托,堪称中国现代法医学创始人的林几来到上海筹建法医学研究所,并自任所长。为了让研究所的学员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,在理论和 ...

  现代法医学是伴随着现代司法制度的兴起而发轫的学科。1932年,受当时司法行政部委托,堪称中国现代法医学创始人的林几来到上海筹建法医学研究所,并自任所长。为了让研究所的学员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,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长足的进步,同时扩大研究所的影响力,增强其与同行的联系合作,同时更好地向社会普及法医学常识,林几决定创办《法医月刊》。
  发展历程
  《法医月刊》以“图得着真正而科学化的洗冤录”为办刊宗旨。1934年元旦创刊,1936年1月30日出版最后一期,历时2年,共刊行21期,合计刊文279篇,总版面2255个(含广告页)。开始设有论著、检验、化验、问答等栏目,随着刊物的发展和稿源的逐渐丰富,先后增设鉴定实例、医药、消息、综说、译述等栏目。
  负责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出版委员会共9人,其中8人来自第一届研究员班,林几兼任总编辑。1934年12月第一届研究员毕业后,研究会的工作不能继续,法医学研究所决定对该会进行改组,会员由原来的仅限于研究员扩大到该所教职员、名誉技术专员等,组成法医学研究会,负责研究、出版等会务。于是,自1935年1月起,《法医月刊》的编辑出版工作由新的编辑部负责。但由于种种原因,《法医月刊》于1936年4月起改为季刊,更名为《法医学季刊》。季刊的形式与内容均迥异于月刊,在出版3期后即终刊。
  办刊特点
  从办刊理念来看,《法医月刊》大胆启用年轻人办刊,大量刊登年轻人的论著,在第一届研究员毕业之际,林几将他们的毕业论文作为一个专号刊出,并亲自作序。可以说,《法医月刊》就是特意为培养锻炼年轻人而创立的。
  从编排体例来看,作为一本专业性很强的刊物,《法医月刊》以彰显专业特色为鹄的,其栏目设置科学合理有持续性。在《法医月刊》中,“检验栏”所占比重最大,每期所占篇幅在1/3至2/3之间。以第二期为例,该期共刊文14篇,“检验栏”独占8篇。同时,还设有 “论著栏”,以刊登法医学研究者的研习成果为主。后来,又开设“译著栏”,登载国外法医学最新理论成果,如陈康颐翻译的日本学者撰写的 《关于安眠剂在法化学上的证明法》等。由于林几特别重视案例的作用,“让案例说话”就成为《法医月刊》的一大特色。自第二期起,即开设了“鉴定实例栏”,还曾用4期的篇幅作 “鉴定实例专号”,引起较大反响。《法医月刊》的栏目一经设置,便固定下来,不曾取消或中断,这体现了其严肃性和可持续性。
  从发展环境来看,《法医月刊》在出版期间,始终得到高层的重视和支持。近代中国的几千种报刊,大多数都是在夹缝中生存,而《法医月刊》的境遇则令人歆羡,从诸多国民政府高层,如司法院院长居正,司法行政部长罗文干、王用宾等人均为其题词可以看出,这与高层的支持是分不开的。居正题词“生死人而肉白骨,不可谓仁乎”,王用宾题词“洗冤有录,释冤有医。考古证今,实验为宜。学术医术,启发应时。悉心精研,治平之基”……这些题词对法医学的评价不可谓不高,同时也显示了高层和法学界对法医学的重视和支持。另外,遍翻《法医月刊》,并未看到编辑部对经费问题的抱怨,还出版了两本厚厚的“专号”,可见经费的充裕。
  《法医月刊》的诞生凸显了法医学的学科属性和专业特性,它的成长为法医学的发展壮大、为法医学人才的培养成长、为法医学影响的扩大提供了平台。
  (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、博士)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法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1.法医网是一个服务公众的公益网络平台,资讯和观点仅供参考,不作为办案依据,由此产生后果与法医网无关;
2.相关信息与内容之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发布者负责,不代表法医网与天地社区立场,法医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;
3.专栏署名文章版权为原作者与法医网共有,转载必须得到原作者和法医网授权,并注明“文章来源:法医网”;
4.部分内容转自网络,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速联系邮箱 fmed@qq.com 处理。

最新评论

相关分类

返回顶部
友情链接: